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科技 > 正文
【天天新视野】网红按摩仪SKG“放手一搏” 未来穿戴创业板IPO含金量几何?
2022-12-06 11:0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关注河南热线

“戴上SKG,放松一博”,王一博“带火”的网红按摩仪SKG运营主体——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穿戴”)如今“放手一搏”,拟冲击创业板上市。根据招股书,未来穿戴此次IPO拟募集资金约16亿元,用于未来健康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数字医疗平台开发建设项目等。

《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调查发现,未来穿戴自2007年成立后,多年内并不从事按摩仪设计、生产、销售,早期主要通过代工、贴牌销售大小家电产品,主营产品数次变化,2016年宣布转型专注于健康产品,直到2017年经营范围才增加“生产智能家电、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而且,未来穿戴除实控人外的四名核心技术人员,均是2019年12月以后陆续入职,甚至有的入职前学历背景、职业经历与智能穿戴技术均不相关。加之公司市场推广及广宣费高企,远超研发费。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公司核心技术、专利含金量究竟如何?“智能穿戴”是否名副其实?IPO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成立十五年主营产品数次变更


(资料图)

搜索SKG,百度百科词条显示为:“SKG属于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07年,专注为个人与家庭提供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专业从事SKG品牌可穿戴健康产品和便携式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SKG未来穿戴官网”在品牌故事中也宣称:“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KG)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可穿戴按摩仪研发、设计、生产的高科技公司。立足于人体健康数据管理,SKG一直致力于让每个人更年轻健康,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可穿戴按摩仪产品和服务体验,同时也不断整合优质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资源,现已拥有全球1000+项专利。”

不深入了解的消费者,若仅凭上述企业品牌宣传中的表述,很可能认为SKG是一家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专注于可穿戴按摩仪研发、设计、生产的高科技公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自2007年成立后,未来穿戴(时名“佛山狮开生活电器有限公司”)多年并不从事按摩仪设计、生产、销售。公开报道显示,作为一家诞生于广东顺德的中国企业,SKG早期曾以德国SKG集团自居,主要通过代工、贴牌销售大小家电产品,包括养生壶、破壁机、按摩披肩,甚至通过控股企业涉足电动牙刷、加湿器、灯具等众多品类。2018年,SKG放弃了大部分传统家电品类线,除保留数款榨汁机、料理机产品外,业务全面转向拥有更高利润空间的美健个护电器。近两年还涉足了筋膜枪、健康监测手表新品类。2018年,SKG董事长刘杰在新品战略定位发布会上宣布,SKG将定位“美容与健康电器专家”,提出SKG将聚焦中等收入女性群体,专注肌肤管理、医疗健康。

查询未来穿戴的工商变更记录可以发现,公司2017年经营范围才增加“生产智能家电、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见图三)。

图三:企查查未来穿戴经营范围变更截图

随着经营范围、主营产品的变化,公司名称也数次变更:佛山狮开生活电器有限公司、佛山艾诗凯奇电气有限公司、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来穿戴(深圳)有限公司、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未来穿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见图四)。

图四:企查查未来穿戴曾用名截图

借“智能穿戴”概念闯关创业板

2022年6月,未来穿戴提交创业板上市招股书。

从以往的公开报道看,未来穿戴实际控制人刘杰早在2013年就有了上市打算,当时公司主营产品还不是现在的SKG按摩仪。2013年10月《顺商》专访SKG总裁刘杰,一个年轻奋斗家的历程报道中提到:“在专访的尾声,刘杰先生还向记者介绍了SKG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五年内要做到上市,这是一个有挑战,也有动力的目标,但是SKG总裁刘杰先生坚定的表示,将用他自己最大的能力带领SKG走向国际化,让SKG整体团队实现理想生活。”(见图五)

图五:《顺商》专访SKG总裁刘杰,一个年轻奋斗家的历程报道截图

需要指出的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背景下,是否符合“三创(创新、创造、创意)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业板定位,成为IPO审核问询流程中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之一。

从历次更名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公司名称的关键词依次为“智能”、“穿戴”、“穿戴技术”,尤其在2020年5月之后,名称关键词集中在“穿戴”上。

招股书中,未来穿戴就“公司的创新、创造、创意特征;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新旧产业融合情况”作如下阐释:“公司是一家专注为个人与家庭提供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归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中的‘C3961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细分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归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人工智能’之‘智能消费相关设备制造’之‘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

目前,消费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从手环、手表等常见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智能服装、书包、鞋袜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形式多样,该类产品技术壁垒不高。

未来穿戴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营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颈椎、腰部、眼部按摩仪,筋膜枪、健康手表等”。事实上,营收数据显示,公司营收主要由颈椎按摩仪贡献,报告期各期颈椎按摩仪收入占比分别为74.19%、86.67%及70.33%(见图六)。而对于可以实现健康监测的产品——健康手表的销售收入及占比,未来穿戴在招股书中并未单列。招股书对R系列健康手表的介绍为,“搭载红光传感器,可为用户提供指尖血压趋势测量、心血管健康状态监测、个人健康数据管理等功能服务”。

图六:未来穿戴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分类

同时,未来穿戴在招股书中强调了研发:“公司重视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迭代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出新产品,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研发创新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是公司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7%、4.76%及7.05%。”

不过,与动辄上亿元的市场推广及广宣费用相比,未来穿戴近两年的研发投入费用甚至近乎前者的零头。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分别是10238.76万元、21020.39万元和21461.79万元;其中,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金额分别为5583.35万元、16581.50万元及16100.46万元,占销售费用的比重分别为54.53%、78.88%及75.02%。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2275.49万元、4714.06万元和7472.59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2.87%、4.76%和7.05%。

四核心技术人员2019年12月后入职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的背后,是人工薪酬的大幅增加,而公司五名核心员工中有四名均为2019年12月后入职,两名核心技术人员还兼任高管、2021年薪酬均在600万元左右。

从研发费用主要构成来看,人工薪酬从2019年的1505.36万元增至4976.79万元,占比一直超过六成。未来穿戴在招股书中解释为:“2020年和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中的人工薪酬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大了研发支出,投入更多的人力进行研发工作。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80人、148人及153人。2021年公司提高职工薪酬水平导致人均薪酬增加。”

不过,对于员工尤其是研发人员的学历构成,公司在招股书中“秘而不宣”,只有五名核心技术人员在个人简历中披露了学历。

截至公司招股书签署日,核心技术人员为刘杰、吴文新、谢广宝、余林蔚、曹锋铭。值得关注的是,除刘杰外,其他四名核心技术人员均在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才入职公司。

此外,从核心技术人员简历来看,谢广宝、余林蔚、曹锋铭三人确有丰富从业经验,而2020年11月进入公司的吴文新除了履历初期在机床企业与工艺有关,之后均从事管理领域职务。

招股书披露的吴文新简历为:“董事、副总经理,196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国际管理硕士。1987年8月至1993年3月任黄石锻压机床厂工艺主管,1993年4月至2017年1月任职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家用空调事业部,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总裁等职务;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任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任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瓷砖事业部总裁,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任未来穿戴有限常务副总裁,2021年7月至今任未来穿戴董事、副总经理。”

身为核心技术人员的刘杰、吴文新还兼任高管,两人2021年年薪分别为680.74万元、590.40万元。对于二人薪酬有无计算在研发人员薪酬中,或者有多少计算在研发人员薪酬中,招股书中未查找相关披露。

“公司首先应界定研发人员的标准和范围,一般情况下,研发费用包括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兼任董事和监事不影响,如果兼任高管,要细分具体投入研发的时间,要做分配的。”一名要求不具名、长期从事IPO业务的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尽管经营范围、主营产品、公司名称数次变更,四名核心技术人员报告期内才入职,未来穿戴在此次IPO招股书中依然强调系统规划与长期的研发投入:“公司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技术资源与应用方案,并基于短中长期的产品规划与发展战略,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划谱系,将其产品开发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横向划分为多个具体技术分支,纵向划分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与通用技术。公司根据该技术规划谱系,将通用技术综合运用于公司的产品中,并积极开展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深入研究。通过系统的技术规划与长期的研发投入,公司完成了较全面的技术布局,所掌握的技术已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先进性和领先性。目前,公司核心技术已覆盖可穿戴工业设计技术、物联化及智能化技术、小型化物理健康技术、先进材料工艺技术等多个领域,核心技术的沉淀为公司产品持续的功能优化与技术迭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

那么,主营产品变动频率较快的未来穿戴,研发持续性如何?未来穿戴除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外的四名核心技术人员均在报告期内才入职未来穿戴,公司过往是否有稳定的核心技术人员团队?结合未来穿戴2017年经营范围才增加“生产智能家电、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人工薪酬在研发费用占比超六成的情况,公司自成立以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主营产品,未来穿戴在招股书中所称的“系统规划与长期的研发投入”是否属实?与研发水平相比,公司营销水平对销售影响是否更大?此次IPO是否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

无论是肩颈按摩还是筋膜枪,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何?与传统按摩仪、电疗仪相比,未来穿戴的SKG按摩仪最大的特点是否只是“小”、“可穿戴”,技术创新程度如何?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相比,SKG按摩仪的可交互性如何?公司通过数次变更后由“佛山狮开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更名至“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否为了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热点?

就上述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此前致函未来穿戴,截至发稿前未收到相关回复。

未来穿戴2016年后转型专注于健康产品研发,但是核心技术人员2019年12月以后才陆续入职,也就意味着核心技术人员在2019年12月前基本没有从事过相关产品开发,甚至作为核心技术人员的吴文新入职前学历背景、职业经历与智能穿戴研发均不相关,公司短时间内开发出颈椎按摩仪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含金量如何?吴文新作为核心技术人员的依据又是什么?“SKG未来穿戴官网”在品牌故事的宣传上有无误导消费者?这些情形同样值得关注。同时,对于未来穿戴其他情况,本报将继续关注。

来源:大众证券网

责任编辑:hN_0628